close

往生淨土論講記學員心得

    往生淨土論造論者是世親菩薩。這部論典教我們如何念佛、如何發願往生是以修行為主的一部論典。淨土法門乃大乘法門。《佛說阿彌陀經》是小本《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是大本《阿彌陀經》。

    念佛不只是口中念佛其實是用心來念佛,因為心才能夠觀。要觀極樂世界的正報,要念念不忘佛乃至菩薩,這都屬於正報身。佛之淨土,淨土是依報。不僅觀,還要發願求生該淨土。阿彌陀佛即是無量壽佛、無量壽無量光。佛陀境界不可衡量,現象可量、性空無量。讓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能夠了解到佛陀的偉大,宇宙世界的浩瀚廣大及無量。  

    阿彌陀佛與華嚴經淵源很深華嚴世界也是成佛境界。《華嚴經講成佛的境界成佛境界是中道不二的法藏比丘發48大願由觀世音菩薩繼續佛位這學期剛好我也選了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這門課剛好可以將兩門課程做一個互相的了解及印證

    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理想世界常樂我凈。語言、文字都是權法,透過權法達於實法。執著特性會降低一點,因為我們知道無常,用無常去觀想的話,接受生、老、病、死。因緣法不斷在排列組合。我面對人生的態度始終抱持著一切隨緣,隨順因緣。

    惡因惡緣有雜染,要去沖淡。業力現前,強化我們的心,我們要勇敢的接受,才有改善的機會,也是逆增上緣。透過因緣不斷地變化,我們的心不夠清淨。佛陀引導我們帶業往生。穢土世界可以保持清靜的心。

    佛教的觀在觀正法,外道的觀在觀天界。修止只是止習了妄念,透過修觀才有機會向上。修止是把我們散亂的心能夠收攝回來。從止中能夠修成觀慧,止觀雙運。善因善緣是最重要。菩薩道悲智雙運,在世間要協助眾生解脫,要有世出的智慧、入世的慈悲心。

    我們要學習《金剛經》裡無所求的心,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努力在因緣上,因緣成熟時果報自然會形成。福報要善因善緣合和而成。我們要把不平等的心一直擺到平等的心。

    修行依著法。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功德莊嚴就是因為清淨。清淨是透過智慧而來。真理的現象本身就是無為法。接受不圓滿是智慧,對於無常我們要學會接受。對無常的現象是看不透的,只看到表象。佛陀法身就是無為。有為、無為法的區別,無法從道家的無為去理解佛家的無為。道家、儒家的思想都還屬於世間法。世間法怎麼可能從有為而達於無為,因為它沒有出世觀念。道家來有來世,就是成神、成仙,儒家完全沒有。

    佛法的有為、無為就是執著與不執著的問題。無為法是學著放下自性妄執而達於無為。凡有生有滅、有作有為、有果有因,種種因緣和合而生者都是有為法。在此非常感恩師父為我們解釋佛教的有為法、無為法,能夠讓我有正確的觀念去了解到說道家與佛教無為法的不同,所以平日要多聽經聞法,才能增長我們正確的知識及觀念,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現今是科技網路非常發達的時代,我們要上網查資料非常方便。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習了佛法之後,對於很多資訊的正確性,我們有沒有這個智慧、能力去分辨及判斷,這是很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